《甄嬛传》华妃为什么没找皇上对质,而是直接死心撞墙了?

首先,她出不去!即便能出去,她也根本见不到雍正! 事实上,在其哥哥年羹尧没有被逼自杀之前,年妃就曾经在皇帝的宫外跪求拜见,一是想让雍正怜悯一下她与其多年来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借机求情,想为哥哥求得一条活路。 然而,雍正闭门不见,就等同于宣告自己与年妃之间的决裂! 或许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自己上门求见却遭到皇帝的拒绝,亲哥哥和侄子更遭到雍正的无情杀戮,按理来说,年妃在此时或许就应该崩溃。毕竟按照之前的几个故事,沈眉庄因为假孕事件遭到陷害,进而受到禁足的处理,若不是甄嬛为她申冤并澄清了真相,沈眉庄险些在寝宫彻底来个自我崩溃,轻者疯癫,重者则直接进入极端。

即便是甄嬛也没好到哪去,因年妃导致自己小产,雍正却不为自己出头,当这种争执的产生而导致甄嬛第一次受到雍正的冷落后,其一度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若不是沈眉庄带她看到冷宫里的一幕,不久后的她,也许跟冷宫里的那些嫔妃一样。 可不管是沈眉庄还是甄嬛,她们顶多是个人遭到打压,家族并没有因此而受到牵连,可年妃则不一样,整个年氏家族被一扫而光,年羹尧和长子年富相继死亡,其余的子嗣全被充军,年妃更被冷落在后宫之中。在整个家族几乎已经家破人亡的背景下,年妃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走入极端?而是之后才选择撞墙自杀呢? 不可否认地说,年妃在后宫的生活曾经一路是顺风顺水,她只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嫔妃在各种阴谋诡计中相继落马,可自己却从来没有遭遇过这个结局。但这并不等同于年妃不知道后宫的险恶,更不等同于她不知道现实的种种残酷。 或者简单一点地说,尽管此时的年家已经家破人亡,但此时的年妃仍然带着一丝幻想——皇上对自己的处理只是利益相争的暂时结果,说不定自己还有反转的一刻。毕竟在后宫当中,她曾经见过这样的奇迹。

例如沈眉庄,假孕事件曝光之后,雍正难道不知道这是别人的陷害吗?事实上他知道,但在真相没有查明之前,百口莫辩的沈眉庄只能接受最严厉的处理,因为这是后宫最冰冷的规矩。 雍正的确宠爱一些嫔妃,但他更需要维护后宫的秩序,更直白地说,这些嫔妃们也只是满足他床弟之欢和生儿育女的工具,他不会为了这些工具而破坏规矩。 即便是曾经最宠爱、也是最像纯元皇后的甄嬛也是如此,甄嬛因年妃罚跪而流产,在100%不占理的情况下,雍正却对年妃从轻处理,因为此时西北的战事还在进行,其兄年羹尧正是大获重用的时候,在更大的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之下,雍正也只能对年妃的胡闹表示隐忍。 而在这一刻,年妃连连被冷落,又何尝不是年羹尧遭到打压的反面结果?纵然这一时期,年妃遭遇了入宫以来的最大危机,但此时的她仍然还带着一丝幻想:年氏家族遭遇打压,无非是年羹尧的势力太大,可现如今,年家已经彻底衰退,年妃在后宫失去了宫外力量的支持,自然在宫内不会形成威胁力。既然失去了威胁,年妃自然不会成为后宫的不稳定因素,既然没有了利益纠葛,那年妃有没有可能会继续复宠呢?

甄嬛能够受宠,长相酷似纯元是其中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其家族在朝廷的影响力并不大,不会因为甄嬛在后宫的受宠而势力扩张。 沈眉庄能够受宠,长相吸引雍正的目光是一方面,而相同的因素,沈眉庄父亲济州协领的正四品官员身份,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是没有威胁力! 而曹琴默为何在后宫始终保留着一丝地位?生育一个女儿是一方面,其家族在政治领域没威胁更是一方面。 看到这么多真实的例子,此时的年妃难免不会抱着那么一丝乐观,等到雍正的这股怨气消了,说不定自己还会有一些机会,就算谈不上宠冠后宫,保住自己妃子的地位总该可以吧?

毕竟雍正也好,年妃也罢,双方谁也不能否认年妃在后宫中对雍正所保留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当年妃被勒令自尽的时候,她仍然认为这只是皇帝的气话,甚至是皇后假传雍正的意思,因为她绝不相信皇上会对她如此无情。 可直到甄嬛现场揭开欢宜香的秘密,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年妃才彻底崩溃,因为她惊讶地发现,纵然她对后宫的险恶保留了最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对雍正可能对她的冷落和打压做足了心理准备,可真实的结果却依旧让她想不到,因为雍正对她的阴谋,竟然从她入宫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这也是她始终察觉不到欢宜香的秘密的原因,以她的情商,她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无法怀上孩子是有人在施放阴招,只是年妃不曾想到,暗算她的人竟然是最意想不到的人。 年妃没有见到皇帝而选择自杀,是因为她真的崩溃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倘若沈眉庄出卖了甄嬛,或者甄嬛出卖了沈眉庄,二人的结局也不会比年妃能好到哪去。甄嬛和沈眉庄能够在后宫的激烈争斗中幸存下来,可不光是靠自己的睿智和情商,还有一个始终能够信任并且提供帮助的队友,也是二人笑到最后的根本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