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发现朱子明被窝凉了迅速反应,有暗哨说明并非神剧
《亮剑》里八路军独立团在日军大扫荡中突围后,团部机关驻于晋西北的小山村赵家峪,李云龙因祸得福还娶到了媳妇,然而新婚之夜,李大团长仍不忘查哨,结果查到保卫干事朱子明的铺位时,不仅人已不在,被窝也是凉的,李云龙立即色变,命令全体集合,这里面折射出哪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呢?
应该说,这个桥段的设计,证明了李云龙作为一个优秀指挥员对情况异常的本能反应,在不能确定朱子明去向的紧急关头,他必须让部队处于待命和战备状态以便应对突发。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游击作战是非常残酷的,远超我们的想像,侵华日军不同于国民党部队,他们利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机动迅速的优势,经常主动奔袭和偷袭八路军团以下部队,曾经给我军造成过多次重大损失。
独立团在驻地赵家峪的村口,不仅设置明哨和游动哨,还秘密潜伏了暗哨,用李云龙的话说“潜伏哨就是全团生命的最后保障”,并且还要每天变换位置,准确潜伏点只有团长和政委掌握,仅凭如此细微的军事专业知识,《亮剑》就不能归为抗日神剧。
因为鬼子偷袭时,明哨太容易被摸掉了,暗哨才是最后一道关口,事实上剧中的独立团暗哨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只不过用原著所言:可惜这个战士的老式步枪太落后了,来不及开第二枪就被日军的速射武器打倒。
从八路军历史知识上看,要注意“保卫”和“警卫”两个词的区别,朱子明的职务是独立团“团部保卫干事”,就战争年代部队干部分工来说,这是个负责防谍、反特、肃奸的政治保卫干部,直接受政委领导,而非军事干部。正因为如此的工作性质,所以朱子明才会去敌占区执行秘密任务,也因此被捕叛变;所以他归队后汇报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赵刚而非李云龙,否则的话,以李云龙的精细,通过他身上的刑伤和行为之反常,早就可能发现问题了,赵刚毕竟是知识分子出身,察颜观色的眼睛还不够。
换句话说,朱子明并没有警卫团部和查哨的职责,因此出现过破绽,即李云龙夜里与秀芹在村中聊天时,偶遇朱子明接头回来,谎称查哨的朱子明随即遭到团长反问,虽然他当时以“政委让我帮助加强下警卫工作”为借口,暂时糊弄过去了,但老李已经起了疑心,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李云龙发现的第二个破绽是朱子明性情的变化,变得心事重重不似从前一般的开朗,“心里有鬼”的必然反应,一个优秀的团长对主要部下的脾气属性那是非常了解的,状态不对,必有问题,只是还不曾想到已经叛变这一层上去。尤其是李云龙大喜之日,象和尚啊段鹏这样没有城府的警卫员早已高兴的手舞足蹈,偏偏朱子明根本乐不起来,敬酒的时候语无伦次,老李想不怀疑他都难。
新婚之夜不忘查哨,一方面是衬托李云龙优良的军人作风,一方面也难说李云龙确实想印证一下白天的怀疑。要知道,查哨和查铺可是两回事情,查哨只是检查哨兵是否在岗,就算查铺也不需要将独立团团部在赵家峪的每间营房都视察一遍,李云龙偏偏就查到了朱子明的房间,这绝不是什么鬼使神差,必是心中有惑所致。
朱子明的被子已经凉了,说明离开时间不短了,半夜三更离开营房无非三种情况:第一是出去方便,但不需要这么长时间,更不需要带枪,难道拉屎还需要警戒不成;第二是查哨,前面已经解释过他并没有这个责任,再退一步就算去查哨了,屁大个村子根本不需要来回这么久。
第三就是携枪潜逃或勾结敌人,无论是逃跑还是做内奸里应外合,独立团团长李云龙都必须立即发出战斗警报:“全体集合,准备战斗”。
如果朱子明是携枪叛逃或开了小差,需要集合部队把掌握独立团许多重要机密的“保卫干事”抓回来;如果是去勾结敌人,更需要全体集合准备迎敌,所以无论哪一种情况,李云龙的反应都是正确的。
-
0
呵呵
-
0
雅蠛蝶
-
0
哇嚓
-
0
呜呜
-
0
哈哈
-
0
么么哒
-
0
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