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最绝的是一种撕裂感,我们深知现实的残酷却能被治愈
北上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
《北上》大结局了,结合原著这个剧,算不得改的很“板正”,和原著差距甚大,编剧讲原著的两条主线,调整为了千禧年的一条线。
但是不得不说在现在的影视市场,源自清朝的故事确实不符合主流,而以小波罗游历运河的所见为主线的话,又没什么戏剧冲突。所以拍摄之前原著作者徐则臣、编剧赵冬苓、导演姚晓峰沿着运河走了一遍,最终确定了改编版《北上》剧本的基调。
作为运河申遗十周年的献礼剧,虽然剧情很现实,但并不狗血,残酷却又温情,以至于剧看后,我长久的沉默了,不知道是该吐槽还是该回味那些“暖”。
马奶奶丧夫又老年丧子,本是悲惨孤独的老年生活,却因为小院邻居间的互相照顾而弥补了这份悲惨,孙女马思艺从小被妈妈抛弃,压抑不安,院子里的四个小孩子为了哄她开心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谢老大买船大家一起投资,虽然生意不好最后赔了,虽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却也没有自私的只让谢老大家承担损失,就连在家念念叨叨的邵老师,也痛快的把钱拿出来,主张大家一起平分,赚钱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亏钱了大家也一起承担。
马奶奶生病的时候小院的妈妈们练习怎么能在黄金时间快速的救治马奶奶,甚至自制担架来回练习。周爷爷不记事了,小院的妈妈们去学习怎么护理,安排值班表,全院人员参与。
人生有太多的艰难,中年的失意,家庭的纷争,孩子未来的何去何从,但是这群人仿佛总能在绝境找到路。妈妈们的崛起,给一个家庭带来了生机。
北上后,创业遭遇了种种,华子为了抢地盘甚至被铁锹拍头,望和和海阔做着牛马,被狼性公司压榨,星池更是做什么都失败,但是天大的事情回到运河边好像又有了动力。疲倦的运河之子们回到运河边,又活起来了。
运河边有亲爱的爸妈,有那么一群守望相助的人,也许我们不曾有过这样一群邻居,但是只要我们感受过这种温暖,就会放在心底,成为你遭遇困境起再次崛起的意义。
每一次节假日我们回到老家,是不是另一种从“北”回到我们的运河边呢。从南向北,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我们知道生活本就不会完美,却依然敢于改变,去奋斗,去寻找更好的自己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