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人全骗了!《黄雀》里最“精”的人不是佛爷和郭鹏飞

《黄雀》:谁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我盯着屏幕里广叔慢悠悠喝茶的背影,终于看清了这个都是聪明人演的犯罪悬疑剧:所谓的高智商犯罪,不过是把现实里的弱肉强食换了个血腥的剧本。

佛爷的“年会”

佛爷绝对是整个剧最卷的“卷王”。搞犯罪团伙像创业一样,他给成员定业绩,开会洗脑还搞平衡术,用医药费拿捏黎小莲入伙的时候,跟领导拿期权画饼没有半分钱的区别。

他的盗窃计划确实精密,用泼水转移注意力,还能精准的算乡长破戒的时机。

佛爷的溃败只有两个字,贪和傲。明知最后一次行动风险极高,还铤而走险的去偷奖杯,但凡他知道什么叫“长期主义”,也不至于输给广叔这个老狐狸。

黎小莲:高能工具人

黎小莲是典型的“高智商打工人”。

她在火车站当医生时观察病人搜集信息,“转行做贼”后制定的盗窃计划属于顶级项目管理:踩点、分工、应急预案,每个环节都逻辑缜密。怪不得郭鹏飞都说她“干什么行业都能干好”。

但她的致命伤是“太讲规矩了”。

明明能策划完美盗窃,却总是在关键的环节不够狠辣,这种拧巴像极了职场里那些能力超群却连加薪都不敢提的“老黄牛”。

郭鹏飞不是“孤勇者”

反扒老警察郭鹏飞一个人伪装流浪汉抓贼,他单枪匹马对抗整个盗窃集团,那不是热血,编剧显然是在嘲讽个人英雄主义。

他差点被勒死的时候,还是靠得黎小莲反水才捡回来一条命。

哪有什么职场独狼?

他失败是因为太执着“所谓的正义”,像那些有原则没情商不会搞关系的同事,能力再强也升不了职。

广叔才是真正的幸存者

广叔才是真正让人脊背发凉的,他的可怕在于他太懂怎么“藏”了。他定了一条规矩,“自立门户先得偷他一件东西”。

佛爷们在前线厮杀的时候,广叔能淡然躲在后面喝茶。年轻人争着当“黄雀”,他早就把自己活成了“下棋的那个人”。

最后佛爷团灭而他却安然无恙,这老头太精明了,聪明人拼的是谁活得久,才看不上谁蹦得欢。

《黄雀》里的当代幻觉

我们总是渴望成为广叔,却以为自己活成了郭鹏飞,却被迫当着黎小莲。广叔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正义?不过是权衡利弊后,自己选择要湿哪一只鞋。

佛爷的贪婪、黎小莲的拧巴、郭鹏飞的孤独,哪个不是我们的倒影?而广叔那杯永远温热的茶,或许才是打工人最后的体面:不必做棋盘上最亮的子,只需成为最后收棋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