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儿子为何都进娱乐圈,一个神似父亲爱演戏,一个成知名导演
嘿,您知道吗?在1947年的时候啊,有两位年轻人,一个是23岁的龙潮,另一个是20岁的李默然。这两人啊,就像两颗命运的星辰,先后踏入了同一个神奇的地方——“东北文协文工团”。谁能想到呢,当时谁也没料到,四年之后,他们俩会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龙潮啊,原名苏玉坤,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音乐世家,家里富裕着呢。人家从小就泡在音乐里,还是长春师范大学钢琴专业的高材生。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东北文协文工团”招人,她那叫一个果断,毫不犹豫就报考了,而且一下子就考上了。

再看李默然,原名李绍诚,出生在黑龙江尚志县一面坡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家里孩子多,一共8个呢,父母都是农民,穷得叮当响。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默然小学四年级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打工了。他啥都干过,进过工厂当童工,在邮局搬过运,在街边卖过烟卷。您瞧这经历,那真是酸甜苦辣都尝遍了,人间百态也都看在了眼里,这对他日后搞艺术创作来说,可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

李默然打小就爱演戏,还挺有天赋。他在牡丹江邮局工作的时候,就被单位的业余话剧团看中了,开始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1947年“东北文协文工团”招演员的时候,他去考了。您想啊,他有登台经验,长得又英俊,身材还魁梧,那肯定特别受主考官的欢迎,就被当成重点培养的“小生”了。

龙潮呢,比李默然大3岁,家境也好得没边儿,文化程度更是把李默然甩出几条街,人家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刚见面的时候,李默然心里肯定有点自卑。可这小子就是有股子憨厚劲儿,他特别欣赏龙潮,总找机会往龙潮身边凑,找各种借口向她请教问题。龙潮呢,虽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但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李默然特别热情,每次都耐心解答。李默然这人很聪明,又好学,自制力还强,业余时间都用来“补课”了,没几年就赶上龙潮的知识水平了。

1948年11月,文工团到了沈阳,后来改名叫“东北文艺工作团”,李默然成了演出科负责人,龙潮是乐队队长,两个人互相鼓励,一起进步。1949年,文工团接到了在东北文代会上表演民族歌剧《纪念碑》的任务。李默然演男主角的父亲,可这歌剧里有唱段啊,他五音不全可咋整?还好有龙潮在身边,一字一句地帮他练,那李默然可来劲了,求教的次数越来越多。龙潮心里其实明白他的心思,等他演好《纪念碑》再说吧。结果李默然练得特别勤,演出大获成功,就正式向龙潮表白了,龙潮也被感动了,就答应了。1950年9月26日中秋节,他俩举办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他俩婚后有三个孩子,女儿李白苏没像父母一样搞文艺,成了工程师。两个儿子可就不一样了,大儿子李龙吟,长得像爸爸,从小就对表演着迷。中学毕业赶上“上山下乡”,插队后又当兵,可一直没断了当演员的念想。1978年开始走上演艺道路,在好多影视作品里都有出色表现,不过后来转业从管理工作了,但他对表演的热爱一点没减,还取得好多成就,编剧、组织工作都搞得风生水起。小儿子李龙跃也在艺术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在辽宁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拍了不少好作品。李默然的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就像他自己塑造的经典角色一样,深入人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