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后感:李密,不过是一位生在富贵家庭中另一个翟让
隋末的起义领袖李密,确实不是一般人
首先,从家世上,他的起点就不一般,人家的太爷爷,可是曾经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李密的爷爷,是邢国公,爸爸是蒲山郡公。一大家子,都属于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
其次,人家也确实有才,擅长谋划,文武全才。大隋权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就很看重李密。当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曾献上中下三策。结果,杨玄感这个“带头大兵”,直接选择了下策,最终落了个兵败身死的结局。
后来,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好好的一个大隋,让杨广折腾的苟延残喘,加之后来民间的“李姓”谶言,李密不得不“另辟蹊径”,投奔了瓦岗。
投奔瓦岗,既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密是有野心的。既然全天下都说李家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何不能是我李密的“李”呢?
他可是个名门之后啊,他可是个大家之子啊,瓦岗这个平台,从来都不是他的目标和梦想。但是,以他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还必须借助瓦岗的名号、瓦岗的平台。毕竟,目前的自己,可是两手空空的“梦想”家。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李密在瓦岗最让人诟病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曾经的带头大哥给“阴”了。“没办法”啊,与李密相比,他翟让可真的就是一只“家雀”啊。好吧,就算翟让也属于刘邦式的人物,但将来的某一天,以李密的本事,也难保不成为翟让的刀下鬼。
其实,李密把翟让弄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他把用在战场上的阴谋诡计,用在了翟让身上。这一点上,他甚至不如后来的宋江。人家宋江还知道走走过场,李密倒好,连装都不带装的。直接“阴”杀!
此刻的他,或许只感受到成功带给他的喜悦,但他忘记了,道义会带给他反噬——人家翟让可是刚刚把领袖的位置让给你李密了,你李密没有感谢,反而反咬一口,杀害了自己的恩人,天下英雄会如何看?再说,其实翟让这个人的弱点、缺点很好找,借刀杀人也好、引狼入室也罢,哪个都行啊,就是别把这笔账算在自己头上就好。
这是头一个败笔。
后来,李密的瓦岗军在与王世充对战的时候失败了,瓦岗军逐步壮大的过程此刻也戛然而止。走投无路的李密,想到了自己的本家李渊。
按照李密的本领,如果经此一役后,能够深刻反省的话,安心地做好一个辅助角色,那么日后的李密,也定能再续他这一脉的荣光。可惜的是,梦想极大的李密,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实的骨感。吃着人家的饭,还总想着砸了别人的锅。
李密在行为上的服软,让天下看到了李渊才是他们的梦中真“帝”,但李密却时刻不忘自己的“真龙”之身,甚至在那种落魄的情况下,竟然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我当周勃、灌婴?瞧不起谁呢?我李密比你李渊差在哪里?凭啥你李渊当得了皇帝,我李密成不了天子?今天你李渊杀不死我,就是因为上天我等着我去开创一个新的王朝!
这个时候的李密,离死不远了,因为他已经疯了。连属下贾闰甫都看出来了:大哥,咱还是低调点,人家李渊前脚刚收留了你,你后脚就要跟人家掰腕子。你投奔了人家,人家当然要把你当成下属看,难不成,你还想让李渊像翟让一样,再搞个“禅让”么?快玩儿去吧,成天净想好事!
李密哪里听得下去?又把身边仅有的几个有能耐的人“赶跑”了。
没了下属拥护,没有了瓦岗领袖的地位,没了之前冷静细致的谋划,此时的李密,还剩下按耐不住的张狂,不切实际的向往,留给他的,也只有死路一条。
公元618年,瓦岗领袖李密,被唐将盛彦师斩杀。
李密的心里,是有大梦想的,所以,他始终瞧不起大大咧咧的翟让。也难怪,李密是有资本的,跟翟让相比,那是云泥之别。
但是,在李渊父子面前,他也始终没看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玩儿阴谋,李密是个人才。但玩儿政治手腕,别说跟天策上将比,就是跟李渊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说到底,李密不过是生在富贵之家的另一个翟让:论能力向下比绰绰有余,向上比,可是显得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