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演穷人乱演!看看《棋士》里的王宝强,才知什么是“真穷人”
最近,一部叫《陌上又花开》的农村剧被观众骂惨了。剧里的“农村姑娘”手白白嫩嫩,脸蛋粉扑扑的,哪像是天天干农活的?村里的暖壶崭新锃亮,桌子擦得能当镜子照——这哪是80年代的农村,分明是富家小姐下乡体验生活!观众不买账,骂导演根本不懂什么叫“穷”。
更离谱的是某些都市剧里的“假穷人”。《城中之城》里,一个初到上海、没背景没钱的年轻人,居然住得起市中心落地窗豪宅;《甜蜜暴击》里,鹿晗演的穷小子在深圳住两层小洋楼——这哪是“穷”,简直是“隐形富豪”吧?
直到王宝强在《棋士》里演了崔业,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真穷人”是这样的!
1. 赢了比赛,却输光了尊严
崔业是个围棋老师,没权没势,在学校里连个正眼都得不到。好不容易拿了省赛冠军,学校装模作样开表彰会,结果连口水都不给他倒。他端起茶杯想喝,发现杯里空空如也——连这点尊重都吝啬给他。
更讽刺的是,奖杯和奖金被校长一句“这是学校的荣誉”直接没收。崔业想争,校长冷笑:“你什么都惦记!”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低头沉默,推着破自行车离开。这一幕,把底层小人物的无力感演得扎心——不是不想争,是争了也没用。
2. 一百块的“奢侈”,是父亲最后的倔强
回家的路上,崔业路过一家肯德基。今天儿子生日,他想给孩子买份儿童套餐。可看了看价格,又摸了摸干瘪的钱包,犹豫半天,还是咬牙去信用社取了100块——这可能是他小半个月的生活费。
他小心翼翼捧着套餐,像捧着什么珍宝。可刚骑上车,一辆轿车突然拐弯,差点撞上他。司机下车就骂:“不长眼啊?穷鬼骑个破车挡什么道!”崔业没反驳,只是默默退到路边,低着头等对方先走。他不是怂,是早就习惯了这种欺负。
3. 回家没人等,庆功宴上的“施舍”更刺心
满心欢喜回到家,却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儿子和妈妈被哥哥接去吃饭了。哥哥崔伟是刑警队长,今天办庆功宴,吃的也是肯德基。崔业硬着头皮找过去,哥哥随手递来个凉透的汉堡:“没吃吧?凑合吃点。”
崔业强撑笑容:“吃过了,学校给我办了庆功宴。”——明明自己咬牙才买得起的东西,在哥哥那儿不过是剩饭。这一句谎言,藏着多少心酸?穷人的尊严,有时候就靠这点逞强撑着。
4. 为什么王宝强演的“穷人”让人共情?
别的剧里,“穷”只是人设标签,角色住豪宅、穿名牌,哭穷都像凡尔赛。而崔业的“穷”是刻在骨子里的——
细节真实:破旧的自行车、磨损的钱包、犹豫再三才取出的100块;
心理真实:被欺负时的麻木、面对亲人时的自卑、为儿子咬牙奢侈的挣扎;
社会真实:无权无势被压榨、有钱人趾高气扬、连亲兄弟都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
王宝强没刻意卖惨,而是用最朴实的表演,让观众看到:穷不只是缺钱,更是尊严被一点点磨碎的过程。
5. 结语:我们需要更多“真穷人”的故事
《棋士》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撕掉了国产剧“假穷人”的遮羞布。真正的穷不是住loft吃自嗨锅,而是像崔业这样——
赢了比赛,却连杯水都喝不上;
想给孩子过生日,得算计着取钱;
被欺负不敢还嘴,回家还得强颜欢笑。
希望以后的影视剧少点“伪穷人”,多点像崔业这样真实的角色。毕竟,只有真正看见苦难,才能理解生活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