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放弃国籍、替日洗白”的赵立新,彻底活成了笑话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个“关注”。这样既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体验到不一样的参与乐趣,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坏苹果,毁了一筐好果子”。
如果要问谁对这句话感触最深,那非刘亦菲与井柏然莫属。
两人联手打造的《南烟斋笔录》从立项到拍摄,一直备受期待。
凭借庞大的粉丝基础,无数观众都翘首以盼这部剧的播出。
可偏偏因为一个人,这部剧被搁置了整整七年。
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何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1
曾经,赵立新是大家公认的“高知精英”,也是“大叔圈”的顶梁柱之一。
他演技精湛、风度翩翩,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然而在2019年,他的一番惊人言论彻底撕碎了这个“高知人设”,甚至因此被官方点名批评,演艺事业也因此戛然而止。
从“大叔圈一哥”到“全民公敌”,赵立新的陨落究竟有多快?
赵立新的演艺起点并不低。
1986年,他成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大二时,他更是被保送到全苏国立电影大学深造。
尽管毫无俄语基础,但他在七个月内就掌握了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样的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这些成就并没有让他停下求学的脚步。
之后,赵立新获得了导演系硕士学位,并加入瑞典国家话剧院,成为了一名职业话剧演员。
他还精通多国语言,堪称学霸级别的人才。
2000年,赵立新回国,还在中央戏剧学院担任教师。
本以为他会深耕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但他却逐渐将重心转向了演艺事业。
2003年,他出演近代剧《走向共和》,正式踏入影视圈。
随后又参演了《大明王朝1566》《中国往事》等多部影视作品。
在这些剧中,他的表现可圈可点,将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那时候的他,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就像一颗正在黑暗中默默积累力量的种子。
真正让赵立新走进大众视野的,当属他在《芈月传》中饰演的“张仪”一角。
他用出色的演技,将张仪的机智和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舌战群儒的片段更是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
赵立新的表演也得到了众多大导演的认可和称赞。
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则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
2
2018年,赵立新受邀参加了综艺节目《声临其境》。
节目中,他深厚的台词功底和多语言能力惊艳四座。
他能在四种语言之间自如切换,毫无压力,仿佛是一位语言大师在表演。
每次配音,他都能精准把握角色的情感和性格,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比如,他在为《魂断蓝桥》片段配音时。
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将角色的深情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
正是这一期节目,让他一夜爆红,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叔圈顶流”。
一时间,赵立新的粉丝数量激增,各种资源纷至沓来,他的事业达到了巅峰。
大家都以为他会在这巅峰之上继续辉煌。
然而,一场风暴正悄然逼近。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赵立新的“高知”形象深入人心。
在观众眼中,他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员,更是一位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家。
然而,他接下来的一些不当言论,彻底将他从神坛拉下,使他成了众矢之的。
“站得越高,摔得越重”,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19年3月,赵立新在微博上抛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英法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这本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历史事件。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掠夺,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然而,赵立新的回复却让人瞠目结舌。
当有网友回答“得不到就毁灭”时,他竟然调侃道:“那紫禁城呢?是不是忘了带打火石?”
这种轻描淡写的语气,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
大家纷纷指责他不尊重历史,拿民族的伤痛开玩笑。
但赵立新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
仅仅两天后,4月2日,赵立新又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条更加令人愤怒的言论:
“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何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烧掉故宫?这难道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这一观点荒谬至极。
有网友向他解释,是因为当时的先辈们拼尽全力保护文物,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绝不是侵略者大发慈悲。
而赵立新的回应却是:“不太信服。”
他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固执己见,继续与网友争辩。
他甚至分享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日本不敢用火烧故宫?原来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文章。
赵立新的这一系列操作,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他的评论区被愤怒的网友们刷屏,各种批评和指责铺天盖地而来。
甚至连官方媒体都亲自下场批评。
官媒纷纷点名批评他。
指出作为公众人物,他应该尊重历史,珍视自己的言行,而不是发表伤害民族感情的不当言论。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赵立新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
然而,他的道歉并未得到网友们的认可。
从备受追捧的“宝藏大叔”,到人人喊打的对象,他的演艺事业也因此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网友还扒出赵立新早已放弃中国国籍,加入了瑞典籍。
赵立新本人对此并未过多解释,仿佛加入瑞典国籍只是一件小事。
但这一行为无疑让许多曾经支持他的观众感到失望。
3
事业崩塌、名誉扫地后,赵立新似乎并不甘心就此被娱乐圈遗忘。
他试图做最后的努力,想要洗白自己,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2019年5月,赵立新跟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出席了“新疆情、学子情”爱心捐助活动。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观众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公益行为而轻易原谅他。
在大家看来,他的这次行动更像是作秀,是为了挽救事业而采取的公关手段,缺乏真诚。
不仅是观众不买账,业界对他也是避之不及。
曾经与他合作过的导演和制片人,都对他敬而远之,生怕再有任何牵连给自己带来麻烦。
那些原本可能邀请他的剧组,也纷纷改变主意,将他从候选名单中剔除。
他就像是一个被娱乐圈抛弃的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回昔日的辉煌。
赵立新也曾为自己辩解,称自己的言行只是“学术探讨”。
但显然,这样的解释已经于事无补。
经历了一系列挣扎后,赵立新终于意识到。
他已经彻底失去了大众的信任和支持,想要重回娱乐圈几乎不可能。
他曾经的“高知”形象和“大叔圈顶流”的光环,都已成过往云烟。
如今的他,只能在众人的唾弃和遗忘中,独自品尝自己酿下的苦果。
曾经风光无限的他,如今却沦为笑柄,只能在一些小剧场中露脸。
这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涉及民族底线和历史尊严的问题上,任何挑战都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他的结局,也为所有公众人物敲响了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