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演员褚栓忠:把生活熬成老汤,戏里戏外尽是烟火
《北上》中的夏茂田真是窝囊透顶!在外是谢天成的“人形点头机”,在家就是行走的“您说得对”复读机。
这样一个夹在老娘和老婆之间的“双面胶”男人,让无数观众找到了自家的影子。
当这个头发蓬乱、身材走形的中年男人,蹲在运河边给女儿编草蚂蚱时,我瞅着电视屏幕嘟囔了一句:“这男人窝囊归窝囊,但是对女儿倒是真的好!”
我妈冷不丁地来了一句:“这不就是你爸爸嘛!”随即,全家人笑出了鹅叫。
而让这个角色鲜活起来的饰演者褚栓忠,正躲在监视器后偷笑,他把自己三十年前卖菜被城管追的狼狈劲儿,全揉进了这个“窝囊丈夫”的骨子里。
尽管夏茂田这一角色在荧幕上的出场时间有限,但演员褚栓忠通过细腻入微的演绎,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仔细一扒,才发现,原来褚栓忠就是夏茂田的本体啊!
-01-
褚栓忠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在玉米地里长大,因此对角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鸣,难怪对角色的诠释如此贴切自然。
褚栓忠是河北邯郸磁县人,1990年,18岁的褚栓忠攥着中央戏剧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手都发抖了。
他穿着沾满泥土的胶鞋,站在田埂上反复确认信封上的烫金校徽。这个画面后来被他在《影视同期声》访谈中形容为“人生最魔幻的时刻”。
那时褚栓忠刚刚结束在县剧团跑龙套的日子,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练功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命运的转折。这个“土味”演员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996年,《俺爹我爸》的排练厅里,褚栓忠硬是把现代戏演出了黄土高坡的苍凉。
有一次的即兴表演,他抄起道具扁担就边唱边舞起了太行山民谣,把北京人艺的老演员看得热泪盈眶:“这小子不是在演戏,是在还魂啊!”
这个从运河支流旁走出来的农家少年,与《北上》中夏茂田的底层轨迹惊人重合。剧中夏茂田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正是褚栓忠记忆里父辈的模样。
拍摄跑船戏份时,褚栓忠随手捡起船桨的姿势让导演惊呼“太对味了”,他只是笑笑:“我爹当年在滏阳河撑船,就是这么教的。”
褚栓忠曾在《鲁豫有约》中展示过右手虎口的茧子:“这是小时候割麦子留下的,现在摸着就像摸到老家土地的温度。”
这种刻在身体里的农民基因,让他在塑造夏茂田时无需刻意模仿。
-02-
这个男人简直是实心的,实心的抠门。2003年的北京涮肉馆,34岁的褚栓忠盯着菜单上的窝窝头直冒冷汗。
对面坐着刚从东北飞来的未来岳父母,他狠心点了十屉主食,这一“壮举”后来成了中戏老师教育学生的经典案例:“什么叫演技?能把抠门演成实在,这就是教科书!”
这个在戏里能把“妻管严”演活的演员,现实中的求婚却莽得像头牛。有一天,排完《恋爱的犀牛》这出戏,褚栓忠顶着舞台妆就把谭赫堵在后台:“跟我过吧,保证顿顿让你吃上新疆拉条子!”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承诺比钻石还硬。现在他家厨房挂着二十种不同尺寸的拉面工具。这对“11岁差夫妻”的磨合期,就是活脱脱的一部现实版《金婚》。
谭赫逛街看中一件2000块的风衣,褚栓忠蹲在试衣间门口算这笔钱能买多少袋面粉。
但当妻子穿着新衣转圈时,这个抠门丈夫突然开窍:“这不就是《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嘛!值了!”
从此他发明了“戏剧消费法”:只要媳妇穿上像剧中人,这钱就该花。
-03-
褚栓忠对老婆实在,更是把闺女宠上了天!戏里为女儿对抗全世界,戏外却是幼儿园家长会的“显眼包”。
女儿的一次舞蹈汇报演出时,他带着专业摄像机三机位跟拍,把儿童汇演拍出了春晚阵仗。老师无奈地说:“褚爸爸,知道您是演技派,但能不能让其他家长也露个脸?”
如今54岁的褚栓忠,在房山弄了个现实版“向往的生活”。院子里种着太行山运来的柿子树,厨房飘着新疆拉条子的香气,书房墙上挂着《大博弈》的剧照。
有一次老同学来访,看着褚栓忠在葡萄架下给女儿扎辫子,突然笑出声:“当年你说要当‘戏剧之王’,现在看是‘家庭剧之王’啊!”
不同于夏茂田的“妻管严”,现实中的褚栓忠掌握着家庭的“味觉权”。
他在某音上晒出为妻女做的拽面,揉面时手腕灵活地翻转,这正是当年在县剧团学戏曲身段打下的功底。
面案旁贴着女儿用彩笔写的“爸爸面馆评分:★★★★☆”,缺的那颗星旁边稚气地注明:“辣椒放太多啦!”
-04-
对家庭负责人的男人,事业上更是一丝不苟。2022年冬,《北上》剧组在运河实地取景。零下五度的寒风里,褚栓忠裹着剧组发的军大衣,蹲在码头观察船工们卸货。
场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掌心握桨的纹路”“弯腰时脊柱的弧度”“和船老大说话时下意识摸烟的动作”。这种近乎考古的观察方式,源于他的中戏老师传授的“泥土表演法”。
在诠释夏茂田面对时代变革的迷茫时,褚栓忠融入了自己的真实经历。2000年代影视行业市场化转型期,整整两年无戏可拍的他坦言:“那时候每天坐地铁从通州到城里试戏,看着窗外的高楼,就像夏茂田看着运河里突然出现的货轮。”
这种被时代浪潮拍打的切肤之痛,转化为剧中那场经典独白戏。
当夏茂田抱着生锈的船锚喃喃自语“运河不要我们了”时,褚栓忠的眼泪混着鼻涕真实地滴在道具上,这个未被剪辑的细节后来成为观众热议的“教科书级哭戏”。
-05-
《北上》播出后,有年轻观众在弹幕吐槽夏茂田“太窝囊”,褚栓忠在社交媒体回复:“运河水流了千年,不是每块石头都要变成浪花。”
有网友转发并评论:“演员读懂了运河魂。”
的确,当褚栓忠站在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领奖台上时,聚光灯下的他依然带着某种笨拙的真诚,仿佛刚刚从运河的晨雾中走来,袖口还沾着花街早餐摊的面粉。
从太行山的田间少年到荧屏“黄金配角”,褚栓忠的人生剧本比任何戏剧都精彩。
当别人羡慕他娶了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时,褚栓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研究新菜式,准备把女儿爱吃的糖醋排骨做出《饮食男女》中的仪式感。
或许这就是褚栓忠的人生哲学:把生活熬成老火汤,戏里戏外都是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