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笑林五杰”,一个惨死,一个被清门,一个被要求降辈

       在相声界,大家都知道有个鼎鼎有名的“相声八德”,即第四代相声演员中八位名气较大的德字辈艺人。其实除了“相声八德”以外,还有一个不太被现代人熟知的“笑林五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五位老艺人。
       名称的由来
       “笑林五杰”,指的是旧社会在北京(当时称北平)作艺的五位著名相声艺人——高德明、张杰尧、汤金城、绪德贵、戴少甫。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述五人在北京西单商场"撂地作艺",他们演出形式丰富多彩,无论是口技、数来宝、柳活还是插科打诨,都非常精彩,深受京城观众喜爱。后来他们开始在电台演播相声,顺畅绸缎庄的经理张淇渊因为喜欢老五位的节目,就送了他们一面桌围,上嵌"笑林五杰"四字。自此"笑林五杰"之名便在京津传开。


       高德明
       高德明(1909—1960年)自幼随父亲——相声第三代传人,沈家门创始人沈春和的徒弟高闻元学艺,后拜冯昆治为师学相声,他在“笑林五杰”中辈份最高。
       高德明相声基本功扎实,嗓音洪亮,尤以说、逗见长,擅长表现市井小人物和旧社会的无赖混混儿,表演火爆热烈。
       高德明的代表作主要有《揭瓦》《造厨》《醋点灯》《财迷回家》《梦中婚》《生意经》《赌论》《来二两》等。


       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不识字的高德明记忆力超群,凡是有新的相声段子,他就靠晚辈念词记活,只需两三遍他就能记牢,且经过他的处理新段子上台演出准响。
       高德明晚年境况不佳,1960年因突发心肌梗与世长辞,享年51岁。
       因为高德明年轻辈大,其师承又受到质疑,所以张寿臣曾主动找高德明,要他自降一辈,不过高德明没有同意。


       张杰尧
       张杰尧(1893—1971年),又名张葆华、张士奎、张稽祖,艺名张傻子。幼时曾学习河北梆子、京剧等曲艺,因喜欢李德钖相声,后来才改行说了相声。曾拜高闻元为师(张杰尧师承在相声界存在争议)。
       张杰尧能耐极大,从艺术角度来讲他是一位真正的相声大家,是相声史上的传奇人物。他能说能演,会唱会打,还能客串大姑娘老太太,是一位博采众长的相声艺人。
       他一生当中共说过429段相声,其中“说部”103段,“学部”29段,“逗部”50段,“唱部”54段,“批部”18段,“谈部”7段,“讲部”26段(“说、学、逗、唱、批、谈、讲”各部是按相声的艺术手段分类),三人说的群口相声15段,中长篇单口相声27段。更令人称道的是这其中许多段子都是由他自己创作或改编的。


       在张杰尧众多原创作品中,最有名的当属“穿越三部曲”,即《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另外《闹公堂》《五方元音》《七不贤》《五行诗》等都是张杰尧原创的代表作。仅凭这惊人的创作演出能力,就足以让他在相声发展史上留下浓墨华彩的一笔。
       张杰尧除了业务能力超强,得罪人的本事也一点不含糊。出佻的个性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不仅不被接受,还因此得罪了几乎整个相声界。再加上去日本拍电影的污点,最终导致原本属于“德字辈”的他在50年代被当时的相声门长张寿臣清门,自此沦为了海青。


       汤金城
       汤金澄(1890-1980),艺名“汤瞎子”,相声师承焦德海,第五代相声传人。
       汤金澄早年曾拜师张昆山(百鸟张)学习口技,飞禽走兽、抖空竹、吹喇叭等声音学的都惟妙惟肖。他的表演既有模拟各种声音的口技,又有幽默诙谐的插科打诨,演出效果精彩纷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20世纪50年代,他曾参与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工作,对传统相声进行改编。从朝鲜慰问结束回国后,继续从事曲艺工作,直到1980年去世,享年90岁,是“笑林五杰”中年龄最大,走的最晚的一位。


       绪德贵
       绪德贵与汤金澄同门,都是焦德海的徒弟,第五代相声传人,早期曾与高德明合作。
       绪德贵成名较早,会的相传统声段子近200段,代表作包括《假行家》《吃饺子》《财迷回家》等。
       现存资料关于绪德贵的记载极其有限,就连他的生卒年月也没有统一说法。可以肯定的是40年代末他去了内蒙古包头,大约在1954年前后,在慰问演出时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包头,被追为烈士。


       戴少甫
       戴少甫(1912—1944),原为相声票友,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说相声,师承张寿臣,是第六代相声传人。
       戴少甫幼年受过教育,是当时相声艺人中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也是“笑林五杰”中文化最高的。他的艺术风格文雅清新,被称为“风雅派”,以说见长,尤其擅长贯口,包袱大多用文雅幽默,无江胡气息。
       戴少甫天生一副好嗓子,说、学、逗、唱无一不精,因为有文化他对许多传统曲目的语言做了加工整理。并创作编演了《戒嫖赌》《戒鸦片》《醒世新词》《青年鉴》《劝嫖交友》《算术学》等新段子,均是是雅俗共赏。


       戴少甫在北京成名爆红后,天津的燕乐升平茶园将他和搭档于俊波请到天津,戴、于这对搭档迅速在天津打开局面,成为当时天津的五档相声之一。
       戴少甫能演曲目甚多,仅1942年2—8月在天津电台演播的就有《数来宝》《八扇屏》《开粥场》《宋金刚》《满汉斗》等百余段。其中《数来宝》最受欢迎。当时有人评论说他“一段数来宝红遍沽上,蘑菇(常宝堃)也常退避三舍”。


       可惜戴少甫在天津只呆了四个年头就离世了,据说他的死于天津当地的青帮头子袁文会脱不了干系。
       就这样“笑林五杰”中最年轻的戴少甫成了五人中第一个离世的,他去世时才30出头的年纪。
       写在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戴少甫离开北京后,同样在西单商场撂地的朱阔泉替补了他的位置,和其他四人一起成为当时最受京城百姓喜欢的相声艺人,这才有了后来的“相声五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