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丁克”一辈子的咏梅把原生家庭的体面撕碎了!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治愈童年。
这句话,虽然已经有些烂大街。
但真正能做到治愈童年,摆脱原生家庭泥沼的人,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可能穷尽一生都在这个泥沼里挣扎沉沦,最终在反复拉扯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饶是光鲜亮丽如咏梅,也难以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
近期,咏梅的最新采访彻底撕碎了原生家庭的体面,网友这才后知后觉地知道咏梅丁克背后的难言之隐。
谁能想到,在咏梅静谧如平静的外表下还有这样的隐痛。
都说父母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但爱与不爱之间还存在着偏爱。
1970年12月2日,咏梅出生于内蒙古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
奶奶为她起名森吉德玛,意为仙女的意思。
喜爱诗文的父亲为她翻遍诗词,最终从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中,选出咏梅二字。
看似万千宠爱的开局,却抵不过偏爱二字。
在咏梅降生前,家中早已有了个孩子,是个男孩。
提及自己这位哥哥,咏梅曾经说道,
在母亲的眼中,家里的主角始终是哥哥。
但凡有哥哥存在的地方,咏梅便会自动化身为小透明、背景板。
明明可以一碗水端平,但咏梅的母亲却总喜欢搞区别对待。
在家里,最大的蛋糕永远属于哥哥。
吃两个鸡蛋的也是哥哥。
甚至就连母亲的陪伴也要搞特殊化。
诸如此的事情,还有很多。
现在细细说来,
似乎有些斤斤计较、翻旧账的意思。
说给一些冥顽不灵食古不化的老人听,一定会遭到他们气愤地反驳:
“你就只记得我对你的不好,我对你的好,你一点都不记。”
“就不能让你受一点委屈,受一点委屈,你就记我一辈子。”
即使现如今的咏梅已经年过半百,成为许多眼中的成功人士,活得鲜亮无比,但是提及原生家庭,一向在外人眼中看来内敛恬静的咏梅,眼眸中依旧会闪烁着细微的泪光。
糟糕的原生家庭,
造就了咏梅自卑、自怜、自厌的童年。
甚至一度昂咏梅觉得自己就是家中
多余的存在。
好在父亲发现了女儿的痛苦,他教导女儿读书识礼,引导女儿去阅读,用精神文化的富足填补了咏梅内心世界的情感匮乏。
父亲也成为了咏梅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他的为人处世也影响了咏梅,构造了咏梅的三观。
但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温和儒雅的父亲,竟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最近的一期采访中,提及父母的婚姻,咏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不难看出,在咏梅的心里,父母的结婚是错误的选择。
在那个思想没有完全觉醒的年代,如当时的部分人一样,
咏梅父母的婚姻也来自于家庭的包办。
但是他们的悬殊差距太大了。
咏梅的母亲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女孩,而偏偏咏梅的父亲是一个极为讲究精神生活的人。
两个南辕北辙的人被强行地捆绑在一起过日子。
你不知我,我不知你。
对于咏梅的父亲的“冷漠”,咏梅的母亲也曾闹过,委屈过,但却依旧无法改变什么,在生下儿子后,
儿子便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
,
也让她的人生仿佛找到了方向。
你说她可怜吗?
她无疑也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一辈子不曾被真正爱过的可怜女子。
你说她可恨吗?
她无疑是也是可恨的。
她的重男轻女和区别对待
,造就了女儿的痛苦。
明明自己体会过不被爱的苦,却又吝啬地给予女儿一点点爱。
采访出来后,不少喜欢咏梅的人都感到无比的震惊。
甚至有人说,
咏梅一点不像重男轻女家庭出来的孩子。
毕竟,原生家庭糟糕的孩子,即使各方面表现得再好,再出色,
在性格方面也或多或少会有体现出来。
但咏梅却像是被精心教养出来的大家闺秀,恬静,内敛,通透,腹有诗书又云淡风轻。
一看,就是那种情感和物质都很丰富,生活在爱中的女子。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风轻云淡的外表下,
是咏梅经历了无数日夜的自我拉扯,自我内耗,耗费了无数心力
,完成的自我救赎。
甚至即使到了现在,咏梅已经年过半百,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原生家庭的阴影依旧残留着。
1987年,咏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系。
也正是在这一年,黑豹乐队成立。
提及摇滚,实在令人难以将它和咏梅联系在一起。
总觉得如咏梅这般温柔内敛的女子,应该是与琴棋书画诗酒茶作伴。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咏梅十分喜欢摇滚。
乖乖女的外表下,是自由叛逆呐喊的灵魂。
她曾说:
“摇滚是一种纯粹且有力量的东西,哪儿都不假,没有一点虚伪的东西
。”
也正是因为这极端的反差,让咏梅和黑豹乐队结缘,并且认识了朴树。
当时
《Don’tbreakmyheart》
MV招募演员,容貌气质绝佳地便成为了MV中的女主角。
MV中的她,一身白衣,留着短卷发,回眸远眺,高冷淡漠又藏不住故事感。
咏梅可以说是
天生便适合出现在大荧屏上。
只是那时的咏梅更向往平静的安稳的生活。
如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咏梅南下前往深圳发展,成为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中一员。
因为长得漂亮,能力强,气质好,咏梅身边从不缺追求者。
其中更不乏非常有钱的人。
为了博得美人欢心,一些人跑到咏梅公司的办公地点大献殷勤。
但是面对这些追求者,
咏梅第一反应是拒绝
。
在目睹了父母之间
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不幸婚姻后
,咏梅想要找到和自己三观契合,灵魂共通,思想共融的人。
如果对方做不到,哪怕他有金山银山,咏梅也不为所动。
幸运的是,老天眷顾了咏梅。
赐予了她一个方
方面面契合的灵魂伴侣。
提及栾树,不少人普遍觉得栾树配不上咏梅。
但是提及栾树,
咏梅永远都是眉眼带笑的模样。
在采访中她说,
栾树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他的出现治愈了自己
,和栾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开心。
这种开心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在没有遇到栾树之前,是一个没有太多的爱心和好奇心也没有什么能量的女生,
甚至她还用冷酷和麻木来形容自己。
栾树的出现将她拽回了这个世界,让她对这个世界有了实质性的感受。
私下里的咏梅并不是个没有脾气的人,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下意识地想要平复时,栾树总是会咏梅发泄出来。
在栾树这里,
咏梅拥有了曾经没有的偏爱和特权。
在爱中重新长出血肉的咏梅,事业上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1999年是咏梅事业的转折点。
凭借着电视剧
《梦开始的地方》
咏梅别大众所熟知,与此同时,咏梅的戏路也发生了变化,她开始逐渐出演“妻子”的角色,以“妻子”的角色形象被观众所熟知。
2004年热播的《中国式离婚》,无疑让咏梅名声大噪。
她所饰演的知识女性肖莉,外形清丽文雅,内在却是敢爱敢恨,
既有心机手段又有分寸底线,
最终成功地获得了自己梦想的高级职称。
是一个内心强大、目标果断的女性。
咏梅也因这个人气人气高涨,片约不断。
面对铺天盖地的名和利,咏梅坦然,
自己
那段时间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
,
为了不迷失自己,咏梅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她坚持只用短信与外界联系,不主动出去外面接戏。
这个决定在其他人看起来或许很傻,但咏梅却是为了守护好自己内心的平静的世界。
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咏梅曾经说父亲对她的教导:
人不要跟着心里的欲望去跑,憨一点,慢一点,寻找生命里的指引。
保持内心平和的咏梅,按照自己的节奏,佳作不断。
2006年她和许亚军于和伟等人主演的
《孝子》
再
次成为了收视率的保障。
咏梅所饰演的大儿媳谢言更
成为了中国妇女贤良淑德的代表。
不少人都认为,咏梅是最符合中国老婆气质的女演员。
也正是在这一年,咏梅和栾树结束多年的恋爱长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婚后咏梅却一直不敢要孩子,
生怕自己的不成熟,没做好父母的准备,让孩子受到委屈,
对此栾树也十分的支持。
一时要孩子的事情就暂时搁置。
栾树专心在家搞音乐创作,咏梅则活跃在荧屏中,
二人都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中闪闪发光。
当咏梅做好准备,
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母亲这个角色时,孩子却迟迟不肯来。
这也让咏梅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接受
,也多亏栾树陪在她的身边,不断地开导她。
咏梅这才接受了没有孩子的事实。
现如今再次谈及这件事情,咏梅已经变得十分坦然。
她说,我已经接受了这件事情,也把它想明白了,作为一个演员,
创作也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但是将创作当成生命另一种意义的咏梅,她的事业却并非一帆风顺。
2013年、2014年是咏梅最不愿意回想的两年。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
咏梅先后丧母丧父。
母亲的离世更是给了咏梅重重一击。
从小一直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目光,却求而不得
,母亲离世后,咏梅的人生似乎瞬间失去了意义。
她仿佛又变成了当年的小孩,
整个人被连根拔起。
那个时候咏梅的精神状态糟糕极了,
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想去找我妈妈、
还没有等咏梅缓和过来,父亲又病倒在床。
这个极看重精神世界的男人,对于生死同样的看淡。
拒绝治疗,拒绝化疗,遵循着生死自然规律,很快便撒手人寰,走的决绝
,徒留咏梅痛得撕心裂肺。
为了能让咏梅从糟糕的精神状态走出来,
栾树带着她四处旅行,看山见水..........
在山水的滋养净化下,咏梅重新活了过来。
然而此时的市场,
被“少女”所占据,
中年女性被挤兑的几乎失去了市场。
为了能有戏拍,
不少中年女星要么去迎合所谓的“少女感”
,要么是在网上卑微喊话寻找“工作”,唯独咏梅不急不躁,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去安慰浮躁的粉丝。
我在等着那个属于我的角色,我不急,你也别急。
2919年,咏梅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色。
她与王景春、王源领衔主演的
《地久天长》
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短短的三天时间内票房便高达3000万元,豆瓣评分高达8分。
在影片中,咏梅所展现出来的演技再次令人侧目,凭借着精湛细腻的演技以及对角色的理解,咏梅成功地演活了一个沉默内敛、细腻坚韧的中国母亲,也演出了一个失独家庭的悲哀压抑。
咏梅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柏林国际影后奖。
在获奖的那天,咏梅感恩了自己身边一切,真正地与自己达成和解。
或许就像她说的一样,曾经我一直希望谁能来拯救我一下,后来我发现只有自己能救赎自己
。
结语
其实如咏梅这样被原生家庭所苦,所困扰的人还有很多。
但万幸,这些人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没有放弃自己,自暴自弃地生活,而是一边积极自救,一边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
这里笔者想将罗翔老师所说的那句话,送给正在努力生活,努力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的人。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万次,毫不犹豫的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参考文献
央视网,没有当过妈的咏梅演活了“别人家的妈妈”
央视网,柏林影后咏梅谈中生代女演员窘状:市场给的机会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