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妻子杜致礼有多美?1949年在美国的留影,她22岁,气质不凡
1949年,杜致礼在美国纽约圣文森学院拍下一张照片。照片拍摄时,杜致礼年仅22岁,当时她根本没想到很快跟杨振宁重逢,两人将在次年结为夫妇。换句话来说,这张照片拍摄不久后,杜致礼成为了杨振宁的未婚妻。
照片中,杜致礼打扮时尚,穿着红色大衣、高跟鞋,她相貌出众,气质不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杜致礼都不愧为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女儿,给人一种真正的大家闺秀感觉。
现在问题来了,杜致礼和杨振宁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故事要从杜致礼的生平经历说起。杜致礼,1927年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曾率部先后参加昆仑关战役、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等战役。
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是米脂县有名的美女,杜致礼则幸运地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杜聿明和曹秀清婚后育有三儿三女,杜聿明给他们分别取名“礼、义、廉、仁、勇、严”,分别是长女杜致礼、二女杜致义、三女杜致廉;长子杜致仁、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严。
作为家中的长女,杜致礼从年少开始就被父亲杜聿明严格要求,加上她天资聪慧,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在父母的教育下,杜致礼除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外,学习成绩在校内也是名列前茅。
1944年秋,杜致礼从广西全县私立中正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附中。就在这所高中里,年仅17岁的杜致礼遇到了杨振宁,当时是她的数学老师。1944年,22岁的杨振宁取得了西南联大硕士学位,并考取了清华大学第六届物理学门(注重高电压实验)唯一的留美公费生。
杨振宁晚年回忆时说:“1938年2月,我们家到了昆明,我在当年秋天进了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念了4年大学、2年硕士学位。这6年时间,在我一生的学习历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曾多次地回想过这段时问,我觉得我得到了西南联大师生努力精神和认真精神的好处。”
在等待赴美留学时,杨振宁听从父亲杨武之的意见,来到西南联大附中担任高一四班、高二五班数学教师。就在高二五班,杨振宁遇到了小自己5岁的学生杜致礼,但是两人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
在授课期间,杨振宁认真备课,他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有一次,杜致礼因生病缺席了一堂课,杨振宁便决定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或许是第一次给女学生补课,两人还是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前,杨振宁则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杜致礼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哈哈大笑,她后来说:“他(杨振宁)当时是个好害羞的大男生。”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段美好的接触,为后来两人在美国重逢并结婚,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28日,杨振宁从昆明前往印度,开始了自己的赴美求学记。杨振宁晚年在个人文选《曙光集》中写道:
“我还记得1945年8月28日那天我离家即将飞往印度转去美国的细节:清早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郊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记得她没有流泪。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很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
2个月后,杨振宁搭乘美国“斯图尔特将军号”运兵船从加尔各答出发,后于当年11月24日抵达纽约。不久,杨振宁来到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读书,攻读博士学位。之所以选择芝加哥大学,杨振宁回忆时说:
“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系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我选芝加哥大学最主要的是因为费米教授在那里执教。费米教授是20世纪一位大物理学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又会动手,又会做理论研究的大物理学家,他在两方面都有第一流的贡献。”
1948年6月,杨振宁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他选择留校任教一年。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他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7年时间。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杨振宁很快遇到了杜致礼。
1949年圣诞节当天,杨振宁和一名同事来到普林斯顿唯一一家中餐厅吃饭,结果意外遇到了杜致礼。阔别5年重逢,又身处异国他乡,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中萌芽了。
那一刻,杨振宁和杜致礼深情地看着彼此,当时杜致礼在纽约圣文森学院读书。此后,杨振宁每周末都会跟杜致礼见面。对于能跟杜致礼在美国重逢,杨振宁根本没有想过。
杨振宁晚年回顾两人在美国相遇时,他依旧颇为激动,他说:“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中走进了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者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我们见不上面,也就谈不上一辈子的婚姻。”
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另外,杜致礼一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中文教师,她和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度过了人生大部分时光。
2003年10月,杜致礼在美国病逝,享年76岁。杨振宁和杜致礼在一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是一对无比恩爱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