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西方不服!见识一下“毒舌老头”辜鸿铭的文化脱口秀

西方人结婚是爱情的终了,而在中国,结婚是爱情的开始。

这话,100年前,一个拖着辫子的北大教授辜鸿铭就在课堂上公然宣称了。

这话要是放到现在,肯定得上热搜。辜鸿铭,就是那个被胡适称为毒舌老头的奇人,他一辈子都在践行自己的文化主张。

说起这位怪咖,他的经历可传奇了。生在马来西亚橡胶园的混血儿,蓝眼睛里却刻着中国人的魂。

13岁被英国养父母带到欧洲,11年狂揽13个博士学位,28岁就精通9国语言。当同龄人都在忙着剪辫子学西学时,他却留起了长辫,穿上了马褂,还把《论语》译成英文怼西方人。

辜鸿铭生活中也是趣事百出。袁世凯称帝那年,他在北大课堂上晃着辫子冷笑,说现在的人辫子剪了,心里的辫子还留着。

新派学生听得牙痒痒。他和胡适也是相爱相杀,胡适推广白话文,他却偏说文言文是活的,还拿字来解释女人的智慧。

别以为他只是个文化复古者,翻开《辜鸿铭讲论语》,你会发现他玩起了跨界混搭。用莎士比亚解释忠孝,拿歌德对比温良

他笔下的是人际交往的交通规则,婚姻是两个家族的契约精神。他说西方婚姻像烟花,绚烂易冷;中国婚姻像瓷器,越用越润。

这些看似封建的观点,其实藏着辜鸿铭的文化密码。当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时,他却在写温良不是懦弱,是历经沧桑的温柔

这种逆向思维让西方汉学家都惊呼他是最会讲中国故事的西方人。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当年被骂老顽固的辜鸿铭,如今却成了预言家

他早就算明白了婚姻经济学:激情会退烧,恩情才长久。他还怼西方情人文化,说隐形纳妾比明媒正娶更虚伪。

今天重读《辜鸿铭讲论语》,就像打开一个文化盲盒。你会发现那个留辫子的老头,早把中西文化的DNA刻进了文字里。

他用茶壶茶杯论刺痛时代,又用天地为证的契约精神温暖人心。

正如他在北大最后一课说的: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反传统何尝不是另一种无形的辫子?

读完这些,你是不是也想听听这位毒舌老头的文化脱口秀?点击下方链接,《辜鸿铭讲论语》等你来读。

(A)辜鸿铭讲论语 中华文化内涵书十册必读【七味】

精选

¥48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