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东海朱胶,人性的试金石
甘州一战,萧平章宁死不退,捍卫了长林男儿宁可玉碎,绝不苟且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
但是,甘州一战代价惨重,军士死伤无数,主将长林世子萧平章重伤,胸前一箭命中关键部位,命悬一线。
要不是老王爷萧庭生慧眼睿智,火眼金睛识破战局,火线救急,驰援甘州,解甘州之围,救下了命悬一线的萧平章。
更有济风堂少堂主林奚火线驰援,利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萧平章启剑,止血,解除了性命危局。
甘州之危解除,大梁边境也暂时得到了安宁。
萧平章回到金陵城养伤,林奚也来到了金陵,成为了萧平章的专职医生。
林奚进入长林王府,结识了世子妃蒙浅雪。
林奚觉得世子妃的妆盒非常别致,似曾相识,于是开口询问世子妃是否可以借看一下。
蒙浅雪说,要不是这个妆盒是皇后娘娘赏赐,她都可以把它送给林奚。
林奚带着这个妆盒回了济风堂,经仔细研究发现了藏在妆盒里的秘密,原来在妆盒的夹层里,藏有一块东海朱胶。
至此揭开了长林世子结婚七年未孕的真正原因。
东海朱胶本是一味药材,出自东海,因产量极低,所以比较贵重。
东海朱胶药性单一,极寒,长期接触可以致人不孕,所以市场流通也不是很大。
将东海朱胶悄悄送入长林王府,目的明确,那就是不希望长林王府世子有后,可谓阴险狠毒,人神共愤。
虽然已经历时七年之久,经手无数人,下毒之人不好确认,但是经过了一系列京城事件,东海朱胶的真面目也浮出了水面。
缘由
原来它竟然是莱阳太夫人借用皇后娘娘的赐礼,悄悄的调换了放有东海朱胶的妆盒,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入了长林王府。
这个过程中,淑妃娘娘亲眼目睹,义正辞严地要求莱阳太夫人一周之内自己解决麻烦,取回东海朱胶。
这件事情皇后娘娘也知道,因为她的侍女偷听了淑妃娘娘和莱阳太夫人的谈话,知道妆盒被掉包了。皇后娘娘还利用这一事件,让东海姐妹成功反目,淑妃娘娘之死就是这一事件的后续。
三年前,蒙浅雪的侍女也曾不小心打翻了妆盒,造成了妆盒一定程度的损坏,曾悄悄委托长林王府的管家周先生拿去维修。修好之后,妆盒又成功地完璧归赵,东海朱胶依旧潜藏在妆盒的夹层里,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至此,东海朱胶事件的来龙去脉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而它造成的后果也显而易见,长林王府没有子嗣,萧平章和蒙浅雪结婚七年未孕。尽管这个过程中蒙浅雪求仙拜神,吃药调理,吃尽了苦头,费尽了心力。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见证东海朱胶事件的人们的心路历程。
莱阳太夫人
莱阳太夫人是东海朱胶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她二十年前初入大梁之时,就把出自东海的东海朱胶带入了大梁。
在她还是莱阳夫人的时候,她的夫君皇二子莱阳王因为贪腐,勾结长林军大将路原,导致了北境危机,守边大将林深苦战身亡。
此事过后,路原悔之不及,留下证据给萧庭生,以死谢罪。
萧庭生将证据呈现先帝,先帝大怒,赐莱阳王死。但免于株连,莱阳夫人得以安生,清闲富贵中生下了儿子萧元启。
但是从此后,莱阳太夫人却把仇恨的目光转到了长林王府头上。
终于她等来了报复长林王的机会,那就是长林世子萧平章大婚,皇后娘娘特意打制了一套妆盒。
莱阳太夫人利用这个机会,偷偷地打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妆盒,利用自己出入皇宫便利的机会,趁着四下无人,将自己带入的夹有东海朱胶的妆盒替换了原有的妆盒。
她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这一幕正好落入了淑妃娘娘的目光之下。
淑妃娘娘
淑妃娘娘是和莱阳太夫人一起来自东海的姐妹。
她们一个嫁给了当今的皇帝萧歆,成为了淑妃娘娘,并且还深得皇帝的宠爱。
另一个嫁给了先帝的二皇子莱阳王,却因为莱阳王贪腐获罪,被先帝赐死,孀居于莱阳王府,郁郁寡欢。
淑妃娘娘天性厚道,她不愿意看着莱阳太夫人祸害长林王府。
所以,她单独和莱阳太夫人交流,要求她一周之内消除隐患,取回被藏入的东海朱胶,否则她就向皇帝报告,由陛下处理。
莱阳太夫人答应了,但是七天之内,淑妃娘娘临产,在生产的过程中,莱阳太夫人给淑妃娘娘喝了一碗致命的汤药,致淑妃娘娘一命呜呼,从此再也无人追缴东海朱胶之事。
荀皇后
荀皇后虽然不是东海朱胶事件的制造者,但是,最起码她是这一事件的知情者。
因为她的侍女偷听了淑妃娘娘和莱阳太夫人的谈话,她知道有一种东西随着她的礼盒进入了长林王府。并且她也知道,这绝不是一种好东西,而是一种害人的东西。
只是很可惜,荀皇后虽然是长林军保境大梁的受益者,但她却一点也不希望长林王府好。
她不喜欢皇帝无条件的信任皇兄萧庭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太子萧元时和长林府的两位公子交好,当然她也不愿意,长林王府事事如意,有人对此设置羁绊她更是心安理得,暗自欢喜。
周管家
三年前,蒙浅雪的侍女不小心打翻了妆盒,造成了妆盒一定程度的损坏,侍女害怕,于是央求自己的亲爷爷周管家找人修理。
修复如新的妆盒依旧被放回了世子妃的房中,发挥着它的毒害效应。
直到林奚来到了长林王府,拿走了妆盒,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东海朱胶这才大白于天下。
长林世子开始对此进行调查,事情并不顺利,因为年代久远。
于是周管家修复之事也顺势浮出水面。
因为林奚说过,发现越早,危害越小,那么三年前修理就是最好的发现时机,为什么却没有被发现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周管家也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也就顺势而为,让东海朱胶的危害继续下去。
故事到了这里,知道东海朱胶事件的人已经全部到位,这里有仇敌莱阳太夫人,有政敌荀皇后,有相对无关的人如淑妃娘娘,也有自己人如周管家,他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任由事件持续发酵呢?
莱阳太夫人就不说了,她本就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保持沉默应该是她的第一选择。在被淑妃娘娘发现之后,清除淑妃娘娘,消除隐患也是她的本能选择。
淑妃娘娘虽然第一时间发现了东海朱胶这件事,但是因为她出自东海,和莱阳太夫人是更亲近的一家人。在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了让一家人自己处理,悄悄地蒙混过关,也是本能的反应。
只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个本家的姐姐比她恶毒多了,竟然趁着她生产之际暗下毒手,让她再也没有了纠错的机会。
淑妃娘娘为莱阳太夫人留下了一线生机,但是莱阳太夫人却没有为她留一点生存的机会,孰优孰劣,孰狠孰善,一眼就可以分辨出。
淑妃娘娘虽然本意上并没有与长林王府为敌的想法,但是从心底里她更愿意倾向于自己的娘家人,她的东海姐妹莱阳太夫人。所以她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告发,导致了再也没有机会告发此事。
荀皇后这个目光短浅的女人,虽然享受着长林王府护卫大梁的荣光,却因为嫉妒长林王府深得陛下的恩宠,又担心一旦皇帝驾崩,长林二代再居心不正,一下子抢了她儿子的皇位。
所以从内心世界里,荀皇后就不希望长林王府好,既然有人替她出面,陷害长林王府,诅咒长林世子,她更倾向于乐于享成,怎么会出手干预呢?
所以当事后萧平章向她询问妆盒一事时,她只装作若无其事,毫不知情就此蒙混过关。其实她心知肚明,就是不告诉你。
最让人不解的还是周管家,他是长林王府的总管家,是名符其实的自己人,他为什么也会对此事视而不见,任由事态发展而不制止呢?
萧平章的身世揭开了答案:
原来长林世子萧平章并非亲生,而是由老王爷萧庭生收养的异姓兄弟路原的儿子。
而周管家是长林王府女主人,萧庭生的妻子从娘家带来的人,他的内心世界里还是希望由夫人的亲生儿子萧平旌继承长林世子的名分。
所以既然有人不希望长林世子萧平章有后,那么他也就暗地里成全这个心愿,对于所知的事实置之不理,任由事态发展。
因为他也不希望萧平章有后,这样就可以给自己的小少爷一个机会。
虽然是自己人,但是毕竟也有亲疏之别,周管家虽然不会去害萧平章的性命,但是内心世界里他还是更亲近那个亲少爷萧平旌,这个理由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这起事件的后果非常严重,它困扰了长林世子夫妻数年,让他们为了子嗣问题吃尽了苦头,也让长林王府成为了金陵城里众人议论纷纷的对象。
人性本就有善恶之分,东海朱胶更是成为了验视人性的一块试金石。
不仅仅是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家人,在东海朱胶面前,也无处遁形,善恶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