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懒汉到影帝:陈裕德如何用演技征服观众?被低估的黄金配角

你有没有想过,在娱乐圈这个充满光环和名利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一辈子演的大多都是配角,甚至连主角的光环都很少沾边,可他的名字却能让观众铭记于心?他就是陈裕德。

先来说说他为了角色能有多拼吧。就拿《咱们的牛百岁》来说,这开拍前啊,他就一头扎进山东农村,这一待就是整整一个月。他可不是在那干等着,而是实实在在地和农民兄弟们一起下地干活呢。他仔细观察那些懒汉的走路姿势,发现人家是故意拖着脚后跟走,肩膀还耷拉着大概45度,他就这么学,还自己琢磨出个用锅灰抹脸的造型,这可太有创意了。拍摄的时候,化妆师每天得在他脸上抹两包锅底灰,这脸啊,黑得够呛。可结束拍摄后呢,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连休息都顾不上,非得用冷水把脸冲刷三遍才肯罢休。你能想象吗?这人啊,在生活里可是个连床单都要熨烫三遍的“洁癖狂魔”。这就说明他演戏的时候那是全身心投入,把角色研究透了,可生活里还是那个爱干净的他。

再看看他在多部作品里的表现。《瞧这一家子》里他演的“老病号”,虽然只有18场戏,可他厉害就厉害在这18场戏上。他那夸张的咳嗽声和抖腿动作,一下子就成了全片的笑点担当。导演黄蜀芹都回忆说:“他往椅背上一靠,那声‘哎哟’,愣是把医院走廊震得嗡嗡响。”这还不够,他还特别有创意,在剧组养只鸡当“道具”,用鸡啄食的慌乱状态来设计角色慌张的神情。《恩爱夫妻》里也是一样,他和王馥荔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排练的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把剧本里“端茶送水”改成“用脚趾头勾茶杯”,这一下可不得了,现场的观众笑得椅子扶手都扶不住了。这陈裕德啊,就像是一个表演的魔法师,总能给角色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他的敬业精神也是让人钦佩得五体投地。60岁高龄了,他还亲自去完成农田劳作的戏呢。就像拍《当代人》的时候,他还建议删减自己的特写镜头,为啥呢?他说不能抢主角风头啊。这就好比一场盛宴,他不是那个非要争着做主角的人,哪怕自己是个配角,也要让主角的光彩更加耀眼。更让人感动的是,1992年他确诊鼻咽癌了,可他还带病完成了6部作品,临终前还在病床上修改剧本。这就像一个战士,哪怕身负重伤,也要坚守自己的阵地。

在演艺界,他可是备受同行认可的。好多导演都对他赞不绝口呢。比如说有部电影,导演本来对某个配角的表现不太满意,可看了陈裕德的试镜之后,立马就决定让他演了。为啥呢?因为他的表演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能把角色的复杂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这就说明他在业内的威望是很高的,他的演技那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好。

他对年轻演员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很多年轻演员都特别感激他,因为他经常把自己的表演经验分享给大家。他告诉年轻演员,表演可不是只做做表面功夫就行,得深入生活。就像他说的,要观察老人的走路姿势、小孩的表情之类的。他还亲自示范呢,有年轻演员回忆起来,就觉得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他的这种言传身教,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年轻演员前行的道路,也让表演艺术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生活中的他特别低调。虽然他在演艺界地位很高,但是他很少公开谈论自己的成就。他就一门心思扑在表演上,对名声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他住的房子很普通,平时也不怎么参加社交活动。这种低调的生活态度和他对待艺术那种火热的热情一对比,就更显得他对艺术是纯粹的热爱了。

你看,陈裕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就像一颗螺丝钉,虽然小,但是在演艺这个大机器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用心去做,都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真的应该学习他这种敬业、低调,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