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以身入魔的阮经天,演绎陈桂林以暴制暴酣畅淋漓
《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可谓是在今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它选择在春节档期即将结束之际公映,无疑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也折射出制作团队对这部作品的自信。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职业杀手陈桂林,为了在通缉榜上排名第一的荒诞动机,竟然主动去杀害排名比他高的两名罪犯。陈桂林的这种逻辑固然有些荒谬可笑,但也突出了人性中追求名利的一面。当他发现自己杀了这么多人,却只是排在通缉榜的第三位时,他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因此萌生了要杀掉前两名的想法。
第二名香港仔本是一名黑道人物,却不知为何惹到了陈桂林。在被陈桂林杀到半死的时候,香港仔问出了那句"我认识你吗"的经典台词。这不仅体现了香港仔的无辜和困惑,也映射出这个世界的荒诞和无序。很多时候,人们遭殃和伤害并非出于自身过错,而是凭借命运的无情捉弄。
排名第一的林录平更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角色。他本是一名手举重任的宗教人士,却被权力和欲望彻底蛊惑了心智,沦为了一个骗财骗色的伪善者。林录平对陈桂林说出"你是警察吗?是道上的兄弟吗?都不是,那我有什么好怕的"这番话,暴露了他对世俗法律和道德的无知和藐视。然而,最终林录平还是命丧陈桂林之手,戏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荒唐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陈桂林拿起枪对准林录平时,数发子弹先后几次击锉,这让人止不住心跳加速。好在后来陈桂林终于成功击毙了这个伪善者,也宣告了他的正义之举算是初步完成。不过,他随后又闯入林录平的教会,一一击毙那些盲从的信徒,这无疑又是一种过度和偏激的做法了。
这部电影对陈桂林的命运则是有讽刺意味的开放结尾。一方面,陈桂林为民除害,扫荡了一些罪大恶极的人渣,从正义的角度来看,他的所作所为值得齐人点赞。但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是触犯了法律,成为了一名"大盗"。这就引发了一个有意思的哲理命题:"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换句话说,是否允许一些"大盗"式的人物存在于世,这成了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两难的抉择话题。
不可否认,《周处除三害》的确是一部文化价值颇高的优秀影片。它富含了诸多细腻的细节,如香港仔的无助和迷惑、林录平可笑又可怖的伪善嘴脸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许多院线大片所不及的。但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审核制度下,想在影院放映这样一部露骨的黑色幽默作品,恐怕还是有一些障碍的。审核本应是为了筛选素质差的烂片,但同时也可能会过于审慎,挡住了一些切中社会现实、具有讽刺意味和深刻思考的优秀作品。
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就是阮经天在片中的出色演绎了。他将陈桂林这个人物完全自然化,举重若轻地诠释了这个性格内敛却行为狰狞的杀手形象。阮经天从不着力夸张,却又把人物的神韵诠释得淋漓尽致,可谓是演技非常到家。一个优秀演员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这种在放松状态下却又行云流水的天分。
纵观全片,或许唯一的一个遗憾,就是安排了程小美和陈桂林之间的感情戏码了。这种桥段不仅没有为故事情节增色,反而有些多余和拖沓。如果将这部分内容剔除掉,把陈桂林的动机更多聚焦于对社会黑暗和邪恶的愤怒和鞭挞上,那这部电影的社会寓意和讽刺力度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总的来说,《周处除三害》绝对是一部别开生面、思想内核颇深的优秀作品。它不啻于是对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一种理性理解和思考。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世人的犬儒和悲剧性,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衷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具有温度、思想性和讽刺力的优秀电影问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